复旦中毒学生已尸检 结果将成重要证据
4月16日,上海,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同学经抢救无效,于4月16日15:23在附属中山医院去世。黄洋的亲朋好友在医院内等候。
前天(16日)下午,复旦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中毒去世。27岁的实习医生林某成为投毒案的嫌疑人,目前已被警方刑事拘留。昨天,经过黄洋父母同意,警方对黄洋开始尸检。
另外,网上流传有ID为“诛姜成”人士询问N-二甲基亚硝胺相关问题,推测林某投毒可能误伤黄洋,但被证实寝室中并未有叫姜成的同学。
父母同意警方尸检
复旦遭投毒学生黄洋16日去世后,其父母明确同意警方进行尸检,希望配合警方调查,还儿子一个公道。
黄洋的尸检已于17日进行,尸检结果将成为重要的案件证据。
林某多次探望受害者
案发时,嫌疑人林某已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超声科实习。记者采访了一些接触过两位当事人的同学。据悉,由于被害人在喝到毒水时,发现味道异常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清洗了饮水机,一些相关学生已被校方安排做了毒物检测,目前未发现学生有中毒现象。
据知情者透露,黄洋发病后,嫌疑人林某曾多次到医院探望。知情者在得知林某是嫌疑人的时候,脱口而出“不可能”。据透露,林某在此期间还曾到学校篮球场打过篮球。
据了解,在得知黄洋得病以后,林某还曾陪同黄洋去就医,同学称其情绪并没有明显变化。
知情者否认“误毒”说
网友发现,百度上曾有一名ID为“诛姜成”人士在2012年12月底数次提问“N-二甲基亚硝胺吃了怎么检测”等问题。此后关于复旦学生中毒事件中宿舍另一室友名字即为“姜成”的传言大量传播。但最新核实显示,宿舍内第三人并不姓姜。
记者从一位黄洋同学处得知,与林、黄二人同寝的第三人为上海本地人,平时很少住在寝室里,并且名字并不是网上流传的“姜成”。“从任何角度分析,林也不会在饮水机里投毒去杀一个很少会在寝室里喝水的人。”林的同学这样分析。
他还透露,林本人曾在国内肝胆类核心期刊上发过文章,对肝胆病理了解程度较高,根本不可能到网络上去提问。
与受害者没有公开矛盾
有认识林某的同学透露,林某平时性格挺好,爱打篮球,与受害者没有公开矛盾,还担任过学生会副主席。林某案发前在中山医院超声诊断科实习。据了解,在中山大学学习期间,林某曾参与一项病理研究课题,内容是测试一种中药制剂的小鼠毒性试验,而这种中药制剂其主要功用正是作用于肝细胞。
记者通过线索查到林某的微博,去年11月27日的一条微博尤其引人关注。其中提到:“上海的冬夜,开着电脑,在小台灯的光照下,看着各种图文,听着电脑的沙沙声,还有黄屌丝的呼噜声,头脑里偶尔闪过各种念头,随即如云烟随风飘散。”该微博中提及的“黄屌丝”,被很多人猜测极有可能就是被害人黄洋。
记者留心到,黄洋毒发入院后,林某在微博上并没有记录这件事。他最后一条微博发于4月8日,充满了对医生这个行业的困惑:“有时候挺痛恨这个行业的,名义上叫做医生,但是面对病人,尤其面对那些急切想从这里解决困惑的病人,帮忙总不能帮到底,好比带一个问路者走了一段路,然后跟他说,你找别人帮忙吧。”
毒物是什么
N-二甲基亚硝胺,接触可损害肝肾
警方在受害人黄洋的寝室饮水机残留水中检测出某有毒化合物,究竟是什么?16日,记者获悉,投毒物初步确定为N-二甲基亚硝胺。
上海某高校一药学老师介绍说,N-二甲基亚硝胺是一种破坏性模型药物,一般化工、化学系的学生不大用到,医学、医药学专业的学生做实验可能会需要。该药物接触可引起肝、肾损害,属高毒类。虽然它外观是黄色液体,但是剂量小,溶于水中,肉眼无法识别。
一位知情者说,4月1日,黄洋在饮用了寝室饮水机里的水后,就出现不适症状。后来饮水机里的水进行化验,结果基本是N-二甲基亚硝胺,目前不能确定药物从何而来。(来源:京华时报)